不同UGC网站的用户参与度可谓相去甚远。Facebook用户在登录后才能使用除浏览个人主页以外的其他功能,这是因为Facebook是一个“围墙花园”。相比之下reddit要开放些,但仍有大量用户选择登录账号,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顶帖。4 另一方面,由于维基百科或YouTube等网站用户大多只是以浏览网页内容为目的,因此必须依靠点击流或网页停留时间等被动信号来评估网站内容。

4 可能还因为登录过程不需要电邮确认,也就意味着用户可以匿名登录。

网站用户功能的不同,意味着用户与内容的互动频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。几年前,咨询公司Rubicon Consulting发表了一项关于在线社区参与度的研究报告。报告就调查对象线上特定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了调研。如图12-2所示,不同线上行为的参与度水平有着明显差异。

{%}

图12-2:时间太少,要做的事太多

在发展的初期阶段,UGC网站还需解决鸡生蛋、蛋生鸡的问题。此类网站需要能吸引用户的内容,然后再靠用户生成更多的内容。有时,网站最初的内容可从其他地方获取。例如,维基媒体5 (Wikimedia)原本打算由专家撰写网站内容,最终却转变成了由社区编辑的在线百科。维基媒体通过事先准备好一部分内容,克服了鸡生蛋、蛋生鸡的问题。

5 运营维基百科的母公司。——译者注

起初,内容生成速度与用户注册速度非常重要。随后,优质内容能否置顶、用户是否会对该内容进行评论便成了关注的焦点,因为这意味着用户基础喜欢讨论,并在逐步构建一个社区。